主要技術特點
適用范圍:適用于鋼結構實體建(構)筑物的現場檢測、缺陷識別、結構分析和病害診斷與防治。 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發了鋼材強度及結構損傷的無損檢測技術,提高了檢測精度、效率與安全性,解決了“有損檢測”難題;研發了鋼結構二次受力分析方法與實體建模分析評定方法,提高了分析結果可靠性,解決了復雜條件下鋼結構鑒定分析難題;發展完善了鋼結構建筑檢測鑒定國家標準,為促進鋼結構行業的技術進步、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主要科技創新點 研發了鋼材強度及結構損傷的無損檢測技術:研發了新型鋼材強度無損檢測方法,建立了基于硬度法的鋼材強度無損檢測測強曲線,解決了傳統有損檢測對結構造成損傷的難題;完善了鋼結構頻率法無損檢測技術,基于不同時期鋼結構頻率對比、計算模型與結構實體頻率對比等綜合分析,實現了結構異常區域的快速精準定位,減少了現場檢測工作量。 研發了鋼結構二次受力分析方法與實體建模分析評定方法:研發了不同應力水平、不同連接方式條件下的鋼結構二次受力分析方法,綜合考慮了焊接應力、螺栓孔削弱、穩定對二次受力條件下結構安全的影響;研發了基于結構實體真實幾何尺寸與真實受力狀態的鋼結構三維建模分析評定方法,解決了鋼結構分析中“實體”與“模型”不匹配的問題。 發展完善了鋼結構建筑檢測鑒定與加固國家標準體系:系統梳理了鋼結構檢測鑒定的現有相關標準,發展完善了國家標準體系中對鋼結構材料、檢測、加固設計、驗收等環節的規定。首次在加固設計標準中納入栓焊并用連接、鋼管構件內填混凝土加固等新型加固方法,在檢測鑒定標準中納入了鋼結構加固用膠粘劑耐長期應力試驗方法,提升了鋼結構國家標準體系的科學性與實用性。 獲得科研成果 獲得榮譽:《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292-2015榮獲2019年度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科技創新獎三等獎,《鋼結構加固設計標準》GB 51367-2019榮獲2021年度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科技創新獎一等獎。 主編標準規范:主編全文強制國家標準《既有建筑鑒定與加固通用規范》GB 55021-2021;主編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292-2015、《鋼結構加固設計標準》GB 51367-2019、《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技術規范》GB 50728-2011、《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550-2010。 國家授權專利:取得國家授權專利18項,包括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 推廣應用情況 鋼結構檢測鑒定和加固改造綜合技術被用于四川省內主要的大型會議演出場館、大型體育館的鑒定和改造提升,大型會議、演出場址及其舞臺的應急性鑒定,復雜鋼結構的監測和模擬分析,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