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進科技體制改革行列興辦科技型企業
1985年,按照國家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四川建科院邁進了科技體制改革的行列。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減撥科研事業費,把科研單位推向市場,促進科研單位面向市場、面向經濟建設轉化科研成果,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增加自身的效益。
在這期間,四川建科院開始實行院長負責制,科研事業費逐年削減,于1992年削減到位,從完全靠政府財政撥款運轉的科研單位,逐步走向差額預算和市場運作。這在科研管理理念、科研人員思想和價值觀念上均是一次大的轉折。
1989年四川建科院召開第三屆職工代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
1987年12月,四川建科院名稱由“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所”更名為“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機構局部有所調整,將機修車間獨立運行,新組建村鎮建設研究室,成立了設計部對外承接設計任務,并成功孵化成立了多家高科技含量的專業子公司,包括:1985年同省建三公司、香港集林公司聯合成立了中外合資的四川裝飾工程有限公司;1991年,在工藝張拉室張拉隊的基礎上正式組建了四川省第一家從事預應力技術的專業化公司——四川省預應力特種技術工程公司;在原裝飾二工區的基礎上組建了四川省建筑新技術工程公司;還組建了四川建設工程監理公司,取得四川建設工程監理企業01號資質;三個公司均先后由四川省科委批準為科技型企業。
完成科研試驗大樓修建
1985年,四川省建筑工程總公司下達了四川建科院修建科研試驗大樓(即今“科技樓”)的任務。項目設計于1985年9月,1990年正式投入使用,建成面積8000余㎡,成為四川建科院至今主要的辦公場所。
1987年3月,原建設部廉仲部長關心四川建科院科研試驗大樓建設
1989年,科研試驗大樓基本建設完成,即將投入使用
科研實力強勁成果豐碩獲多項殊榮
在這段時期,四川建科院繼續保持科學研究的強勁勢頭,借國家“七五”計劃和“八五”計劃發展和市場需求之機,積極承擔國家、部省下達的重點科研項目和企業委托書科研項目。年平均新開科研項目12項,年平均在研科研項目50多項,年平均鑒定驗收科研成果12項。共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3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部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部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1項。且有8項列為建設部重點推廣項目,14項列為四川省重點推廣項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建科院研究的預應力混凝土小構件、混凝土空心小砌塊農房體系,于1986年列入了國家科委和建設部的“四川省德陽市新園村建設綜合示范點”全國村鎮建設星火計劃,通過規劃建村,總結經驗,為我國量大面廣的農村建房起到了示范作用。研究榮獲1986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果納入國家科技成果,四川建科院也因此被授予1989年度四川省星火示范企業獎三等獎。
四川省德陽市新園村建設綜合示范點全貌
四川建科院組織進行的大跨度懸索屋蓋張拉工藝、錨具及索力量測研究課題,與國內第一個鋼筋混凝土拱與索網組合大跨度輕型屋蓋任務“四川省體育館懸索屋蓋工程”相結合,通過有關懸索結構施工工藝及量測技術的研究工作,解決懸索結構施工中一些技術關鍵,在國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工程提高了質量,降低了工程造價。該成果榮獲1988年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被建設部授予“規范規程標準工作先進單位”
這一時期,四川建科院在砌體結構、古建筑木結構及木材物理力學等領域編制多項國家標準,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砌體結構標準化領域,主編了國家標準《砌體基本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J 129-1990),系統地規范了砌體基本力學性能的測試流程與方法,為評估砌體工程的施工質量提供了科學、統一的技術依據,極大地促進了砌體結構設計與施工質量的全面提升。
在古建筑木結構方面,主編了國家標準《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GB 50165-92),為古建筑木結構的維護與加固提供了詳盡的技術指導,有效促進了古建筑木結構的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同時,四川建科院與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深度參與了國家木材物理力學試驗方法標準制定,為我國木材結構強度規范的修訂提供了堅實支撐,制定了包括《木材沖擊韌性試驗方法》《木材硬度試驗方法》《木材抗劈力試驗方法》《木材橫紋抗壓彈性模量測定方法》等在內的19項國家標準,大力推動了我國木材研究與應用水平的提升。
1990年,全國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標準技術委員會依托四川建科院成立,四川建科院出任主任委員單位。隨后,四川建科院憑借卓越的貢獻與突出的表現,在1992年被建設部授予“規范規程標準工作先進單位”。
科技外事活動活躍
在這段時期,四川建科院的科技外事活動非常活躍,不但邀請接待國外專家學者來院訪問講課,也選送了部分科技人員出國考察、學習培訓,提出了“以技術為先導,帶動相關技術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走出國門科技合作指導思想。
1987年10月,受“中國城鄉住宅混凝土構件技術開發中心”委托,四川建科院完成了“冷拔低碳鋼絲預應力混凝土構件長線生產工藝”科教片的拍攝,向聯合國提供10盤英文版資料。在合作完成中英政府間項目“低造價房屋的研究開發”的基礎上,又與英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共同完成了“砌體現場測試技術合作研究”商業性科研項目。另于1992年受國家科委、外交部、建設部和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委托,舉辦了“92實用建筑技術與材料國際培訓班”,來自孟加拉、巴基斯坦、泰國、老撾、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7個國家的學員參加培訓。
1992年舉辦的實用建筑技術與材料國際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