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緣? 還記得上學時,我們有一門課叫《建筑質量檢測鑒定與加固》,我對建科院的初印象也來自于此,比如當時的一些國家規范是由建科院主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許多房屋的震后鑒定亦由四川建科院負責。也是從那時起,我最大的期待就是畢業后能夠加入建科院,成為一名建科人。 幸運的是,畢業前,經老師介紹,我有幸到建科院實習。2012年7月,我也如愿正式加入其下屬全資子公司四川省建筑新技術工程公司技術部。我的主要工作是房屋檢測、鑒定、加固設計與加固施工等,加入時我的職業規劃及目標是,一兩年內能夠學習到相關工作的技能并能夠獨立完成相關房屋檢測、鑒定及加固設計工作,然后不斷學習,達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后,能夠順利通過相關技術職稱評審,最終能夠成為鑒定及加固行業內的技術能手。 ?成 長? 加入公司以來,我的成長經歷可謂豐富多彩且充滿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從初出茅廬的新手到逐漸能夠獨當一面的轉變,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專業技能上,更深刻地體現在我的思維方式、工作態度以及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 2014年我全面參與了“深圳鯨山九期住宅項目”,從前期的方案論證、施工圖設計,再到后期的現場施工管理,我受益匪淺,成長迅速。 2022年~2023年,我擔任了“南充市順慶區北湖片區城市更新得意時代廣場提升改造加固工程”項目的技術負責人。在該項目中我積極與業主單位、設計單位配合,提出許多優化建議,為項目節約了施工成本與工期。并在施工過程中組織項目組制定了相關的專項施工方案,嚴格把控現場施工質量及施工安全,最終使該項目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我個人也因此鍛煉了專業技能水平和組織管理水平。 然而,我認為自己的變化并不僅僅局限于專業技能的提升,還逐漸形成了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思維方式。我學會了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何權衡利弊并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讓我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也為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我還學會了如何與同事協作、如何與上級溝通,以及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且我還懂得了如何與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相處,如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成長和進步讓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也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難 忘? 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我參加的涼山州昭覺縣的技術扶貧工作。該工作主要由省建設廳組織,由各個技術實力雄厚的大型國營企業選出技術實力較強的技術人員參與到全國脫貧攻堅戰當中。當時建科院派遣了包括我在內的2名同志,與省設計院與核工業設計院的另外2名同志組建成了一個脫貧攻堅組,一起入駐到了當時最為貧困的涼山州昭覺縣的建設局,負責移民安置房建設的選址、施工過程的質量監督、以及最終的質量驗收等工作,為當地建設局提供了技術幫扶,也為脫貧攻堅戰出了一份力。 ?面對挑戰? 面對建筑行業的低迷態勢,我們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及時了解當前建筑行業的最新趨勢,如綠色建筑、數字化施工等,努力?探索跨界合作,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企業免疫力,激發行業活力。并結合企業實際需求,開展專項技能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在明確行業趨勢和自身定位后,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適時調整職業規劃以確保目標與實際需求相符。 與此同時,保持持續學習的態度,關注行業新技術、新方法和管理模式的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適時進行自我評估和調整,確保在職業發展道路上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在忙碌和壓力中保持平和心態,通過讀書、運動、旅行等方式豐富內心世界,增強心理韌性。同時,注重與同事、合作伙伴和客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團隊凝聚力。 展望未來 回首過去,四川建科院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考驗,每一次都能化挑戰為機遇,不斷前進。70年來,這種精神讓我堅信,未來的建科院一定能繼續保持其行業領先地位,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愿建科院在新的征程中繼續保持創新精神,不斷前行。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夠繼續與建科院一起成長,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共赴前路建科人?│同心同行,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發布時間:2024-12-03
分享到